第291节 晓以利害
这个建议得到很多人支持,吴凡却没有立即表态,只因吴凡的性格不喜欢滥杀无辜。凡是死在吴凡手里的人,都有必死的理由:要么彼此互为敌营,要么对方对吴凡有歹意在先,要么吴凡已经预知到对方日后肯定会刺杀自己(比如丘力居),等等。
而这个从事文官不同,他只知道文书有假,却不知道为何要做假,也不知道里面包藏着什么阴谋。况且他只是曹丕手下的一个小职员,拿老板钱为老板跑脚,天经地义。吴凡实在找不出杀他的理由。
陆逊看出吴凡心中作难,稍一思索后,出班道:
“都督大人,属下有一建议。”
吴凡抬头看了陆逊一眼,小伙长得挺精神,五围属性也很丰满,自从经周瑜介绍加入到吴凡帐下后,一直勤勉尽职,为人谦和,毫无自视清高之意,深得吴凡喜爱。
见陆逊有不同意见,吴凡颇有兴致,伸手示意陆逊直说便是。
陆逊道:
“属下以为,将从事文官处斩之举并不明智。一来此文官奉命送传文书,并不知其内情,若被处死,实属冤枉。二来,属下听闻第三军团之军师司马懿,与次公子子恒交厚;此人深谙谋略之道,老成深算,此假做文书极有可能与他脱不开关系。如此,我军若将从事文官处斩,司马懿就算事前没有在我军内部安插间谍,也必然会料到文官有去无回绝非半路遇到不测。”
此话一出,令那些支持将从事文官处死的人顿时醒悟过来。眼下,吴凡和众人只知道曹丕的这封文书肯定有阴谋,但具体是什么阴谋却并不得知――是想把吴凡关押起来?还是夺了吴凡的兵权?亦或是最坏的,想要暗杀吴凡?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好和曹丕闹翻。毕竟大家都是曹营一家人,曹丕又是曹操的次公子,身份特殊,有什么事能和平解决最好。直接闹翻甚至兵戈相见,那是下下之策。
那么,这个从事文官又该如何处置呢?
吴凡问出了自己,也是众人心中的这个疑问。
陆逊道:
“不如对此文官晓以利害,再令他回去,告知次公子都督大人之所以不肯回去,并非看穿文书有假,而是意欲平定南中后,再率众位文臣武将一同回朝,祭奠魏王在天之灵。若此举顺利,则不但避免与次公子闹翻,同时又可麻痹次公子,令其以为我军上下皆是庸碌之辈,不足为虑。”
陆逊说完后,吴凡点了点头,未发表看法,陆逊便退回班列。
而吴凡这时则陷入沉思。
属下谋臣出谋划策,身为主帅,从中择取最为有利的计策是职责必然。但是,像吴凡这样本身也兼具智谋的主帅,则在择取最佳计策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些谋臣没有说明,甚至没有想到的细节。
比如陆逊的这个办法,他只说了成功后形势会很乐观,但是,如果失败,比如从事文官回到邺城后主动向曹丕坦白,或是被人识穿,局势又会变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