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 进军新野
“刘(封)将军引三千军去白河(位于新野城南)上游处,多带沙袋装土,截住白河之水。但听夜里三更下游人喊马嘶,便提取沙袋放水淹之,再率兵掩杀下来接应。”
“张(飞)将军引五千军马于博陵渡口埋伏。此处水势最慢,曹军被水淹,必从此处逃难,便可乘势杀来接应。”
“赵(云)将军引军一万,分为四队,自率一队伏于东门外,其余三队分别伏于南、西、北门,先于城内人家屋顶多藏硫磺焰硝引火之物。曹军入城,必安歇于民房,今夜必有大风,但看风起,便令南、西、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shè入城中,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他们逃出。汝却于东门外从后击之,天明会合刘、张二将,收军回樊城。”
“縻(芳)将军、关(平)将军,汝二人各带三千军马,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北鹊尾坡屯驻。一见到曹军,红旗走在左,青旗走在右;曹军必疑心不敢来追,汝二人却分头去做埋伏,只望城中火起,便可追杀败兵,然后却来白河上游接应。”
分拨完毕,众将现在虽然对诸葛亮并没有达到言听计众的地步,但见他说得有板有眼,自信十足,也就全无争议,只管按照诸葛亮的分派率兵行事。诸葛亮又令徐庶、孙乾、司马朗、钟繇等人立即率领百姓出城,渡白河往樊城逃离。自己则与刘备引余下的六千左右军马登高了望,只侯捷音。
回过头来再说吴凡,坐在四匹马并辔的宽大车仗内,一路闭目养神,心中却在暗暗盘算。
按照历史剧情,诸葛亮在火烧博望坡之后,应该是火烧新野。火烧新野期间,貌似诸葛亮做了很详细的军事部署,又是疑兵,又是伏击的。可惜自己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已经是二年前的事情了,很多具体情节都已经记不清楚了。
这种感觉还真tm地让人蛋疼!
正在这时,一名骑兵卫士策马来到车边,向吴凡道:
“都督大人,小的无意中在草丛中发现这个,请都督大人过目。”
吴凡睁眼一看,卫士递给自己的是一张绢布,上面还写着什么。便伸手接了过来,展开一看,却是昨天诸葛亮写给张飞的那封jī将信。
和司马懿一样,虽然诸葛亮在历史上很牛b,但此时在吴凡面前他就是个雏儿。吴凡对诸葛亮的感觉算是比较中性,不好也不坏,至少比司马懿强得多,但看到这封书信,登时就令吴凡火冒三丈,对诸葛亮的印象大打折扣。
诚然,战场上敌我双方杀个你死我活也是情理之中,但诸葛亮这种用jī将的手法jī怒张飞再来击杀徒弟李湛的作法,却是让吴凡十分恼火。
本来吴凡对诸葛亮并没什么特别敌视的感觉,还想着诸葛亮到最后会不会投靠曹军。此时,吴凡却是已将这想法彻底抛开,将信攥在手中捏得指节咯咯作响——
诸葛亮,如果不想死得很难看,你就最好祈祷别让我撞上你!
同一时间,先锋李湛所统率的十万军马已是停止行进,有李湛派来的传令兵跑来向吴凡道:
“启禀都督,前军发现刘备军兵马;分为两路,一路红旗,一路青旗,见到我军后便往左右方向不急不徐地走了下去。先锋大人命在下来请示都督:我军应该如何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