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秋枫醉桥
清卿摇头。
子琴心中明白几分,于琴前坐立,清卿便后撤一步坐在师父身后。嘈嘈切切的琴声重新想起,清卿一下子将注意力尽皆集中于师父白皙的指尖——自己虽从未完整听闻此曲,却心下明白,这是期待已久的《雁落平沙》。
远隔湘江,怅秋容枫叶红;烟水蒙蒙,一天潇洒西风。
清卿伴随着琴声曲调,轻声哼唱。许久,琴声陡转,声色淡淡缓慢而弱。子琴便挪开右手,由清卿的指尖一齐立在琴弦上。行奏之间,子琴观察清卿运指,只觉比寻常琴曲少了些冲撞气息。
指法简素而淡雅,别有一番思考在其中。
想到此处,令狐掌门不禁轻轻一声叹气。清卿正留心曲间,忽地听到,连忙张止住了琴弦:「师父,弟子是不是哪里弹错了?」
子琴回过神,低头向弟子笑笑:「没有。指法曲律之类,本无定数,前世后人免不得代代修改。如今你听琴能有自己的想法,便是很好。」
清卿低下头,抿抿嘴:「古今隐士,大多庙堂忧民,江湖忧君,有治则进,无道则隐——此等鸿雁远志,便是《平沙落雁》曲中所言。」听到此处,子琴心下已是暗暗赞许。却不动声色,待清卿接着说下去。
「若说平沙得以落雁,便无异于终南得以归隐,最终成了史笔之下的‘充隐"。」
充隐?眉头一皱,子琴摇头缓缓道:「若如此说,世间山林野客,便没有了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之人?」
「也非……」似乎停下来思考一刻,清卿这才重新开口:「就像师父告诉弟子的那样,立榕山人,唯奉十二字——不现太平史笔,不辞水火微尘。」
子琴心下一惊,仿佛琴弦「嗡」地一响。
「弟子记着谱中曾讲,东山立榕归隐的日子,偏偏是天下大治,朝堂繁盛的时候;而若是当真到了山人出关之刻,才逢天下大乱,水深火热……师父,这便是‘充隐"与‘归隐"之别。」说罢,清卿抬起眼,心扑通扑通跳着看向师父。
闻言,子琴眼神倏地温和下来,甚至一丝忧伤涌现。像是一直被自己藏在心底那句话,被毫无防备地猜道:
「待灵灯重新亮起,东山之人才会归来。」
眼见师父神色恍惚,清卿正暗自不解,忽地瞟见师父袖间,有熟悉的竹纸反射出昏黄光泽。子琴抬起手,揉揉清卿脑袋:「清卿,上一个与你想法相似的人……」
言未尽,抬手拂袖,青袍袖间的薄薄皱纸掉落而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