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天意弄人
最终,赵顼还是让赵拚担任大庭长,其实不管从各个方面看,都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而且赵拚人称铁面御史,但却能够在朝中担任这么久的宰相,即便他是非常反对新政,可见他跟皇帝的关系,还是比较稳固的。
但是,接下来就有些尴尬。
二级和三级皇庭,都找不到人来担任。
不是说,大宋没人才,而是这些人才,不太懂公检法。
更要命的是,之前司马光就已经决定,将京畿地的骨干成员,调去东南六路建设公检法。
留下的庭长,全都是副官,资历太浅,真就一个人都找不到。
于是,就有人提议先不设二级皇庭,然后将张斐升上去当京畿地大庭长。
从这个提议就不难看出,很多投机倒把的官员开始拍皇帝的马屁。
但被司马光给拒绝了,因为检察院正在带新人,张斐要去当庭长,检察院势力大减。
又有人举荐许遵,但立刻被文彦博给反驳了。
如果许遵出任庭长,检察长肯定就是张斐,倒不是说张斐不够资格,而是你们翁婿,一个当检察长,一个当庭长,公检法被你们家给垄断了。
许遵自己也不答应,我女婿这么厉害,不是我当庭长,他也能赢,要是我当庭长,他天天赢,这不是黑幕,也成黑幕了。
最终,还是决定暂时都不设,还是全由赵拚来管。
由此可见,公检法真是外强中干,人才全在外面,京城连一个稍有资历的庭长都选不出。
更有趣的是,这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公检法空缺这么多,愣是找不到人来补,但二府三司六部的官职,却竞争非常激烈。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反复争论,终于确定好人选。
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三司使的职位。
王安石举荐的是薛向,但是文彦博、司马光他们是坚决反对。
最终还是被薛向拿下。
这主要是赵顼也偏向薛向,这其实是因为上回听证会,薛向表现的非常不错,赢得赵顼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