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中间商
更何况,根据李承乾的规划,此战结束之后,立即转向西羌,先平吐谷浑,再定西域诸国。
连年征战,民力何其疲惫。
这与杨广十四个月修建东都何异?
看似繁花似锦,实则埋下了大隋灭亡的祸根!
民力的损耗只需要一次大战,或者营建几个宫室,但是民力的恢复,却需要数代人的休养生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恢复的。
民力不是韭菜,不能一茬一茬的割,一味的消耗民力,迟早会产生后果。
天下义军四起,海内豪杰举兵,丝毫狼烟滚滚,天子龟缩江都。
这便是前隋枯耗压榨民力带来的恶果。
而今,经历了岁末战争,开国大战,大唐的民力比起昔日大业年间,相去甚远。
凭借相差如此之远的国力,走前隋的老路,岂不是重蹈前隋覆灭的覆辙?
大唐自从建国以来,一直以前隋为鉴,显然太子没有听进去。
李世民叹了口气,果然,年轻人总是喜欢隋炀帝似的天子,将其失败归结于偶然,却不仔细思量,,若是隋炀帝的政策完美无缺,天下岂会到如今的局面。
开国以来,历次出兵征讨,无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可能少动用大军,消耗民力,尽可能休养生息,不让百姓收到侵扰。
朝廷一道征发徭役的政令,下到乡里之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人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上下其手,从中鱼肉百姓。
经历过开过厮杀的李世民与群臣明白其中之意,但从小生在神宫,从没有治理过州郡地方的李承乾,却想不通其中关窍。
“公等以为,太子所谋如何?可畅所欲言,无需顾忌。”李世民道。
房玄龄随即站了出来,拱手道:“太子所谋甚佳,臣深以为然。”
听到房玄龄的赞誉,李承乾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笑容。
毕竟房玄龄的名声早已传遍大唐,善于谋略之名,几乎可以与昔日张良相提并论,受到房相公所赞誉,即便是堂堂太子殿下,也会感觉脸面有光。
“小子愧不敢当。”李承乾躬身客气道,表现得有礼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