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左右为难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是所有入仕为官者的共同期盼,即便是吴王李恪门下的属官也不例外。
充任行军仓曹参军的卫文斌,仿佛找到了斗志,从早到晚一直在军营中呆着,日出忙到日落,不见一丝疲倦。
崔促更是自从到灵州,还不曾有过休沐,终日在军中忙碌,但他们二人还是比不上孙德昭,自从在担任军职以来,督军操练无比认真,军阵进退的旗鼓变化之声,终日不绝。
以至于李恪干脆偷了个小懒,一道盖着燕然道行军大总管的军令,把全军的操练都委任了他。
见到这一幕的马周,脑中猛然想到一个典故。
韩信拜将。
汉王刘邦将岌岌无名的小官韩信,拜为大将,从此成就了国士无双的韩大将军威名。
不过,马周的注意力却没有放在韩信身上,而是放在了刘邦身上。
有功辄赏,有才既任,天下士人由是归之。
悄然间,马周发现吴王于汉王,竟然颇有相似之处。
一样的知人善任,吴王府的几位属官,乃至孙昭德皆是人尽其才,而且唯才是举,让一个区区的折冲都尉督导全军操练,需要何等过人的魄力?
天子喜欢擢人于微末,吴王之英武,果然颇类天子呐!
马周回想起离京之际,李世民看着报功的露布,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的捋胡须,口中不住道:“此真吾子也!此真吾子也!”
而且,吴王与汉王一样,不吝啬官爵。
此番大胜,开战以来第一次大声,吴王自己不会是增邑几百户,把赏赐全部赐予了将士。
将士的人心也是肉长的,赏赐的诏书当众宣布,在听到堂堂吴王获得的赏赐只是增邑与毫无价值的大将军职后,军心日渐归附大王,每当大王巡察军营之时,将士总是恭敬为礼,不敢丝毫倨傲。
而跟随大王征战几位元从,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升迁。
兵部的使者战战兢兢,依照最高录功的规格记录。
"大王,凉州契苾部的援军到了!"萧徇一脸喜色的冲进大帐,一边行礼一边报告这个喜讯。
“援军?”李恪一脸不解,契苾部的援军,怎么会来灵州,就算河东太远,也应该前往胜州才对,来灵州作甚?
援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