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笑话
她的女儿啊,哪怕和离摆脱了牛家这个无底洞,可这辈子也毁了。
她如今也只能盼着自个的女儿能多点傍身银子,不至于坐吃山空。
董三娘上前挽住了吴氏的手,欢喜地一笑,“师父答应了。”
她许久没有这样逛过街了,虽然脚酸得很,可脸上的笑还有因为走急了路带上红晕的脸颊,看着是多么的活泼生动,跟昨儿个刚回娘家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吴氏心里松了一口气又酸涩起来,这女儿家好比一朵花,开的艳不艳美不美,得靠呵护。
不说别人了,就是儿媳好了,自从嫁到他们董家之后,别说呵斥她这个做婆婆的就是大声说话也没有过。
看着儿媳还比女儿大一岁都生过娃了,看着这脸上神态就和女儿不一样。
吴氏想伸手去抚一抚女儿不知觉带在眼角眉梢的轻愁,手刚伸出去又顿住了。
“这就好,这就好,不枉我大早上就给财神菩萨烧了柱香。”
董家经商,家里供的是财神菩萨。
孙汝兰一边朝抱着大宝往屋里走的红鱼喊让她小心些别让鱼刺噎住了大宝,一边扶了吴氏的另一只手,“娘,您就放心吧。怎么说呢,好像我和三娘要开这绣庄的事,就像是老天爷要帮忙一样……”
就把李绣娘的事说了,“我看她家里人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李绣娘自个都说了这么些年攒下来怕有几千两的银子,都被她家里人逼着拿走了挥霍了。”
“若是不和我们一起合伙开店铺,只怕她家里那些人真能把她最后的这点养老银子给逼出来。”
吴氏听了直咋舌,“难怪当年她在咱们家教三娘教得好好的,突然说要走,后来去了杭州府,原来也是为了赚钱给家里人还赌债啊。我还当她是另攀了高枝,瞧不起咱们商户人家呢。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当年我还怨了她一段时日,那样贵的束脩咱们镇上就没人舍得拿出来,偏你们爹舍得,更别说住咱们家的时候一日三顿肉鱼供着,这都留不住她!”
也是十分感慨,吴氏朝董三娘和孙汝兰道:“如今虽然是太平盛世,可对女儿家总是不公平,她本就是三娘的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母,不说这就看她这遭遇,你们能帮就多帮她一些。”
“等你们爹回来,我也和他说一声,让他帮着打声招呼。”
董思明本就是码头挑夫出身,自然有些路子。
他打声招呼,至少李绣娘住在那也能太平些,不会有什么宵小鼠辈去叨扰。
董三娘想到自个不由心有戚戚意,连忙点头答应,“知道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