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阉贼被贬出京
太上皇重回皇城,百官跪迎。
二帝临朝,可谓是大宋建立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善于察言观色的百官,皆小心翼翼地上朝,刚继位的官家与太上皇,奉谁的命,尊谁的旨,此间都是学问。
击退敌军,太上皇对留守官员进行了封赏。轮到萧侯爷萧晟,若无他突出重围,率怀德军来救援,只怕敌军已经攻破了京城。这一战,也算萧侯爷自证清白,让太上皇看到了他的忠心。太上皇自然大大赞赏了萧侯爷,还封了年仅十五岁的萧世子怀化将军衔。至于秦继珉,虽有功但也有过,算是功过相抵,不罚也不赏。
“太上皇,官家,臣启奏!臣以为,皇城有今日之危全是太师童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毁朝廷社稷所致!”
正当满朝沉浸在击退敌军的喜悦中时,秦继珉突然又下跪,弹劾童太师。
在场众官员皆大惊,传言中太师义子居然告了童贯,这唱得又是哪出戏!
童太师当即跪在太上皇面前,诉苦道,“老奴这些年为大宋江山南征北讨,平江南之祸,抚北上之安,此次蛮夷出尔反尔,危及皇城,老奴也是始料未及……”
太上皇虽对童贯有所不满,但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且童贯对他向来忠心,便对秦继珉,“玉官儿,诬告朝廷大臣是大罪,之前你诬告萧侯爷,朕念在你守卫皇城有功不予追究,你若再犯,朕就不会轻饶你了。”
“阉贼所犯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这是臣所列阉贼罪行清单,请太上皇、官家过目!”秦继珉将奏折奉上。
官家巴不得除了童贯,则故作痛心疾首道,“朕与父皇一样,实难相信太师会这般毁我大宋江山,但秦爱卿言之凿凿,朕姑且一观吧。”
官家这话一出,这些百官哪能听不出弦外之音。于是乎,一些平日依附讨好童太师的官员,这会儿就提心吊胆了,怕官家秋后算账;一些惧怕童太师但对其不满的官员,心里就高兴了,阉贼杀害忠良,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早该铲除了。
秦继珉手上的奏折,由內侍递给了太上皇,太上皇看完脸色发青,又丢给了官家。
童太师自然什么都不认,大呼冤枉。
官家道,“童太师啊,若秦爱卿所奏之事属实,你这……怎么对得起父皇对你的信任!”
官家都说得这么明显了,看来阉贼大势已去。以萧侯爷、沈尚书为首,一些官员开始痛斥童贯的恶行。渐渐的,更多的官员站了出来。
官家一脸喜色,这些官员出来指证童贯,便说明是拥戴他的。
太上皇迫于无奈,便道,“童贯有负皇恩,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到英州,此事到此为止。”
犯了这么多大罪,太上皇还护着,萧侯爷、沈尚书等官员心寒。
官家刚继位,也不好反驳太上皇,看着奏折上所写童贯的一条条罪证,心道,有父皇在,他算哪门子官家。但经此事,让官家想起了孟妃所言,‘上皇于危难之际传位陛下,待皇城安,若上皇后悔,陛下又当如何?垂拱殿有二主,百官左右逢源,恐陛下祸始也!’
弹劾童贯之前,秦继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事先联络了一些官员重臣,但他也猜到有太上皇在,童贯死不了。所以,能将童贯贬出开封,让他不能把持朝廷,也算一个收获吧。
童贯被贬,就等于断了太上皇一个臂膀,太上皇即便再宠信秦继珉,一旦涉及皇权被削,也不会再纵容,太上皇道,“秦继珉,你行事鲁莽,不堪重任,朕贬你去地方上当一方县令,好好磨炼下你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