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一路追踪
几个人快马加鞭,一个多时辰以后返回祁王府。 听了沈千这几天的遭遇,祁王感慨不已。 他实在没有想到,肆虐整个朱家村的瘟疫,竟然是孙志义这种人,人为造成的。 “沈公子,柳青云,你们马上让朱三和这名家丁写下供状,我要即刻进宫,呈给皇上。” 祁王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必须要马上动手,要不然的话,可能会给孙志义留下逃跑的机会。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孙志义已经有了狗急跳墙的想法。 竟然敢铤而走险,派人去朱家村杀人灭口。 沈千也认同祁王的看法。 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又涉及到朝廷二品大员,想要治孙志义的罪,必须要进宫请旨。 很快朱三和家丁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写了下来。 祁王这个时候也写好一份奏折,连同两份供状一起带好,快马加鞭,直奔皇宫。 虽然现在是非常时期,皇宫的进出规定非常严格,但是,对方是皇族,守卫并没有多加拦截,就放祁王进宫。 听说祁王有要事禀告,皇帝马上在御书房召见。 翻看了一下祁王递上来的折子和两份供状,皇帝龙颜大怒。 “高公公,马上拟旨,将孙志义这乱臣贼子下狱审问。” 皇帝怒气冲冲地将奏折和两份供状摔在几案上。 “诺。” 高公公跟着皇帝,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皇帝如此大怒。 他不敢有任何的怠慢,连忙开始拟旨。 “祁王兄,你速速带一队御林军,亲自去衙门捉拿孙志义。” “抓到以后连夜送大理寺审判。” 这次皇帝是真的怒了。 故意传播瘟疫,这是想要了他大夏朝的根基啊。 “诺。” 齐王不敢怠慢,领了旨意马上去点了一队御林军,直奔京城衙门。 还未到京城衙门,迎面遇到快马赶过来的沈千和柳青云。 “沈公子,柳青云,你们这是?” 看到他们两个出现,祁王心里面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祁王,我们趁你入宫的时候,先守在京城衙门外面,以防孙志义得到消息潜逃。” “可是我们还是来晚一步,据说孙志义一路向北,沿官道逃窜。” 沈千连忙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这厮好狡猾,我们追,一定要抓到孙志义。” 祁王暗自头疼。 他这次可是受了皇命,要是差事办不成,没有办法跟皇帝交代。 他已经看出来皇帝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祁王没有任何的怠慢,调转马头,带着御林军直接朝北边追了过去。 沈千和柳青云马上跟了上去。 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谁也不敢怠慢。 如果说惩治像昌平王这样的人,需要确实的证据,但是要对付像孙志义的这样的人,却不需要这么麻烦。 在这一点上皇帝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 更重要的是孙志义做出来的是人神共怒的事情。 一队人马一直向北。 足足追出去了有几十里。 不愧是京城的御林军,所有配置的马匹都是最好的。 要不然光是这长途跋涉这些马早就累瘫了。 出城以后每经过一处驿站,祁王都会下马打听,看是否发现有孙志义的踪迹。 得到确定的消息,孙志义确实一路向北。 沈千的心里也在犯嘀咕,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为什么孙志义会选择一路向北逃跑呢? 难道说自己之前的一些猜测是对的?这件事情真的跟北国的昌明王有关系? 尚在朱家村的时候,沈千就有想过这个问题。孙志义跟昌明王的关系似乎非常不一般。 沈千觉得只是凭孙志义一个人,还没有胆量做出向朱家村投放病毒的事情。 时间已至天黑,已经有些人困马乏。 不过祁王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这次办的可是皇命,如果抓不到孙志义没有办法向皇帝交代。 正当他们还要继续往北边追的时候,似乎看到前面有一处亮光。 根据经验判断,那应该是建在官道旁边的一处农宅。 “王爷,咱们已经追出来一百多里,天色已经黑了,就算是孙志义,恐怕也会停下来休息吧。” “是不是到前面的农宅里面打听一下?” 柳青云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孙志义估计也到了精力的极限,一路上没有客栈。 恐怕想要补充体力,只能找这种农宅。 进去打听一下,说不定有孙志义的下落。 祁王觉得柳青云说的有些道理。 “御林军的弟兄们,原地下马休息。待我们进去打探完消息以后,咱们再上路。” 祁王这次有一股不抓到孙志义誓不收兵的决心。 御林军训练有素,听从指挥,他们很快翻身下马,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尽快补充体力。 祁王带着沈千和柳青云,一起朝着农宅走去。 还没有走到农宅的门口。 沈千和柳青云看到了农宅院子里面拴着一匹马。 他们对视一眼,马上抽出腰间的钢刀。 一般的农户家里根本就不可能有马,看着那匹马劳累的样子,他们知道一定是经过长途奔袭才会这样。 他们觉得孙志义很可能也在这个农宅里面。 他们放慢脚步,慢慢的朝着农宅靠近。 突然这个时候,农宅里面有一道黑影窜了出去。 “孙志义,你往哪里跑?” 沈千并没有看清楚,窜出来的人是孙志义。 不过在他感觉来看,这人定是孙志义无疑。 沈谦这一声喊叫,让黑影跑得更快了。 守在外面的御林军听到沈千的喊叫声,也纷纷上马,朝这边扑了过来。 作战有素的御林军,马上将孙志义逃跑的路线封死,然后团团将其围住。 “孙志义,放下你手中的钢刀,老老实实投降吧,你跑不掉了。” 沈千冷冷的盯着孙志义。 此时的孙志义如同丧家之犬,尽管手上握着钢刀,他左边看看,右边看看,觉得自己确实没有逃跑的可能。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到这种地步。 孙志义额头上的冷汗已经渗出来了,他明白自己若是被抓回去,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结果。 本来就是朝廷二品大员,什么样的场面,什么样的审判犯人没有见过。 他知道自己犯的是什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