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陌生人
“沈公子,官粮和民粮不同的,他们的袋子上面印着官粮的标记。” “我好歹是开客栈的,没有少跟米行打交道,这一点还是有信心的。” “不过,至于说,这些粮食是不是赈灾粮,那确实要好好查一下。” 宋经业虽然看清楚了那些粮食是官粮,不过,他却没有办法判断这些粮食究竟是不是赈灾的粮食。 “咚咚咚……” 这个时候响起了一阵敲门的声音。 宋经业疑惑的看了沈千一眼。 “宋老板,去开门吧!” 沈千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淡定的和梁弘文一起喝茶。 “宋老板,在里面干什么呢?怎么老半天才开门?” 宋经业打开门以后,他看到来人正是府衙的赵捕头。 跟在赵捕头的身后,还有几个衙役。 “原来是赵捕头呀,有阵子没有见到你了,你也不来小店喝杯水酒!呵呵!” 宋经业对于这些迎来送往的事情,处理的还是得心应手。 尽管他也看出来了,赵捕头来者不善。 “宋老板,你客气了,你看看最近河阳城里面乱成什么样子了,哪里还有心思喝酒?” “我问你,这两天你店里面有没有来什么生面孔?” 赵捕头没有接宋经业的话茬,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赵捕头,你这就是开玩笑了,现在的世道,哪里还有生意呀?都好多天没有客人上门了。” 宋经业直接就是哭穷。 “宋老板,是么?你没有骗我吧?” “这几个人是干什么的?” 赵捕头马上就看向了沈千几个人。 “这……这几个人是我的远房亲戚!不是老家糟了难,来我这里逃难来了,可是,你也知道,我这日子也不好过呀!” 宋经业看的出来,沈千带来的老者身份特殊,他不敢冒然说话,只能先替他们打掩护。 “表哥,我们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你可不能不管我们呀!” 沈千马上用南方的方言跟宋经业说了起来。 “表弟,你也看到了,河阳城现在的情况也不好,表哥实在是无能无力呀!” 宋经业是开客栈的,南来北往的人见过了,就算是南方的方言,他也听的懂,并且还能说上几句。 “宋老板,你在说什么鸟语!知府大人有令,这几天只要是有陌生人住店,一律要带回去,来人……” 赵捕头根本就不跟宋经业多纠缠,直接就要带人回去。 “赵捕头,我都说了,这几位不是住宿的,是我远方的亲戚,请赵捕头看在宋某的面子上……” 说着这话,宋经业摸出来一些碎银子,悄悄的塞在了赵捕头的手心里面。 “赵捕头,一点小意思,请弟兄们喝顿酒!还望赵捕头行个方便。” 宋经业只能用这样的办法了。 要是沈千从自己的客栈被带走了,那宋经业心里面就太过意不去了。 “赵捕头,知府大人说了,要严查京城口音的人,这人似乎是南方口音的,我看还是算了吧!” “要是什么人都抓回去,还要管他们饭,到时候知府大人怪罪下来,还是咱们跟着倒霉。” 赵捕头身边的一个衙役上前提醒了一下赵捕头。 “嗯,还是你小子聪明!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呵呵!” 赵捕头笑着回头看了一眼身边的衙役。 “宋老板,你都听到了吧?要是发现有京城口音的陌生人,立刻要到衙门报告,知道了么?今天,就算是给你一个面子了。” 赵捕头又看向宋经业,警告了他一顿。 “赵捕头,你就放心吧!要是有什么陌生人,我指定第一时间跟你说。” 宋经业马上朝着赵捕头连连点头。 “兄弟们,撤了!” 赵捕头摸摸手中的银子,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宋老板,实在是感谢你了!” 看府衙的衙役离开,沈千朝着宋经业拱拱手,以示感谢。 “沈公子,你客气了,我早就看不惯这些衙役的做派,整天就知道鱼肉乡里。我知道你是个好人,能替你做点事情,我乐意,你也不用感谢!” 宋经业说的大义凛然。 “宋老板,你放心,我们就叨扰两日,绝不多停留。” 沈千还是要给宋经业一个保证,不能因为自己最后连累了宋经业。 宋经业点头。 然后,他带沈千几个到楼上的客房休息。 “老王爷,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一到客房,沈千马上就征询老王爷的意见。 刚才碍于身份,老王爷一直没有说话,沈千还是要听听老王爷的意见。 “少阳,刚才衙役到处排查京城来的陌生人,难不成咱们的行踪泄露了?” 梁弘文老谋深算,他立刻就想到了这个事情。 “老王爷,要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有人从京城往河阳城传递消息。如此看来,葛文滨的背后很有可能跟京城的人有牵扯。” 沈千的脑子也转的快,他马上就明白了这其中的事情。 “嗯,你说的没错!不过,对方显然不会料到咱们来的这么快。” “这就是咱们的机会!” “咱们要尽快弄清楚丰收米行的大米是不是赈灾粮!只要弄明白了这一点,那事情就算是揭开冰山一角了。” 梁弘文早就整理出来了一个思路。 “老王爷,就算是找到了那批官粮,我们又怎么知道他是不是赈灾粮呢?” 沈千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少阳,这批赈灾粮是从北大仓发出来的,每个粮袋上面都有北大仓的印记。” 梁弘文对朝政还是非常的清楚。 “老王爷,要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稍微简单一些了,我知道丰收米行的大米都放在哪里,咱们今天晚上就行动,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沈千对府衙做的这个事情,也是深恶痛绝。 “好!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和青云了,你们放心去干,只要找到证据了,那就算是立了大功了。” 梁弘文同意沈千的做法。 半夜时分。 沈千和柳青云一身夜行衣的装扮。 他们借着夜色,慢慢的靠近丰收米行的后门。 这个地方,宋经业带着沈千来过一次,尽管是晚上,不过,沈千还是对这个地方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