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账册
穿过楼台,侍女带着她们来到一小榭,苏晚晚早已等在那儿。 见到姜宁,她意外又开心,忙拉着她的手坐下:“看了你提的词,我料想着恐是哪位状元之才的公子,姣儿来传话说是个叫姜宁的年轻哥儿,我便想会不会是你,不想竟真是你写了这样好的词。” 姜宁忙摆手:“姑娘谬赞了,这些都是我儿时一位姓柳的师傅教的。” 晚晚追问:“如今师傅可还在,改日我想登门拜访。” 姜宁苦笑道:“他老人家如今云游四海,不知踪迹。” 柳永先生已经走了千年了! 晚晚叹息道:“如此名家不能访之,真是遗憾。” 她上下打量着姜宁,笑得眼睛如月牙一般弯弯的:“我还没好好儿谢你,今日你怎会到这儿来了?又为何是这番打扮。” 安庆女子女扮男装倒也时兴,只不过大多姑娘即便做了男子装扮亦是扭扭捏捏,女儿姿态,看得人别扭。 全不如姜宁这般,本就生得细瘦高挑,又从来都是自信从容,男装也自成一股洒脱之气。 她这问题问得姜宁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第二次见面就要求人帮忙,未免有些唐突。 她尴尬地笑道:“实不相瞒,今日找你是有事相求。” 苏晚晚将剥好的橘子递给她:“你我之间也算患难之交了,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晚晚一定义不容辞。” 姜宁忙让明欢拿出带来的小罐子放在她跟前:“这是我新制的小玩意儿,你看看如何。” 晚晚打开瓷盖,便闻见桂花香味袭来:“这是什么,桂花糖吗?” “才不是呢,这是唇膏,我给取了个名字,叫做洛神,这个膏体的颜色称正红。” 论起女儿家的东西,苏晚晚也是个行家,可这东西,她还从未见过。 姜宁解释道:“以往各位小姐们都是用朱砂棉纸上唇妆,不仅价格昂贵,还可能引发中毒,加之朱砂着色效果较差,于是我便研制出了这种以蜂蜡、洛神花为主制成的唇膏。” 晚晚聪慧,听她说完便懂了个大概:“还不知道这个怎么用。” 姜宁取出一支小小的刷子:“这叫唇刷,尖端是兔毛制成,用来蘸取膏体的,兔毛的另一头用鱼鳔炼制成粘合水牢牢黏在空心的细竹尖上,这样便不会脱落。” 姜宁用刷子点了唇膏:“晚晚,你想试试吗?” “嗯。”苏晚晚点点头,乖乖闭上了水汪汪的大眼睛。 她细长的睫毛微微颤抖着,晨光为她娇艳的面容镀上一层暖色,这个角度的人儿,美得恍若天人。 她坐着微微抬起头,姜宁小心翼翼的点着唇。 二人一个姿容绝色,一个天质自然,恍若一对璧人,连旁边的侍从也看得赏心悦目。 点好绛唇,姜宁拉她来到栏杆边上临水而照:“喜欢吗?” 这红色衬得她气色好极了,晚晚急忙点头:“我从未见过这样好看的颜色,加之这毛刷上妆,倒不像是化唇,像是描画,别有一番意境。” “那这一盒便送你了!” 晚晚想到:“你不是说找我有事吗?” 姜宁坐下,如男子般利落地撩起袖袍喝着茶水:“我是想让你帮我代销这款唇膏,若能卖出去,事后分成你有三成。” 晚晚抚唇而笑:“这有何难的,交给我便是,只是说好了帮你的忙,我若还要你的银子,那我苏晚晚不成了苟利之辈?” 苏晚晚自及笄选上花魁过后,她戴过的朱钗,不出一天,白水城便抢购一空,她穿过的衣衫,不出三日便满城风靡。买这东西,不也是小事一桩。 见她答应帮忙,姜宁忙让明欢通传张乔,将一大箱唇膏全抬到晚晚院子里。 晚晚看着一个个精美的瓷瓶:“这唇膏你打算卖多少银两一盒?” 姜宁问道:“平日里最好的唇纸多少钱一盒。” “百香楼的唇纸最润,是从江南购置而来,一盒上好的头道红价格至少也要五两银子!” 她想了想:“那咱们的‘洛神’就卖五两银子一盒。” 晚晚胸有成竹:“这事儿我定帮你办妥,你尽管等着三日之后来抬银子就是。” 眼看天色已近中午,姜宁记挂着东苑查账一事,只好匆匆拜别苏晚晚,急忙赶回家中。 她刚卸下妆容,素心嬷嬷就来传话:“小姐,这两日奴婢盯着那二人没日没夜的看账本,如今已是翻得差不多了,田产、铺子、银两何来何去,方也叫他们仔细写了下来。” 姜宁冷笑:“这两人倒比我想的要交代得快些!” 嬷嬷道:“他们自是被小姐手下的人吓怕了的,想必老实不少,只是奴怕夫人一人问话再着了他们的道,故而想叫小姐一同去查问。” 她换了身皎白衣襟合着淡藕色下裙,再拢了条宽的青蓝飘带,便随着嬷嬷同去东苑。 姜宁走在的小径上问道:“嬷嬷,柳氏不见了,这几日府上可有动静。” 自从小姐交代她警醒着些,素心便日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便是去后厨拿个咸菜都留心着众人的一举一动。 她回话:“如今府里的事儿尽交了老太太打理,她却也不太管的,西苑那边倒是一早就发现她人没来账房,也派了人去她家查看过,可听说她家里整整齐齐,唯独少了金银,于是众人便想着她是随着吴成领一同跑去了外乡。” “那父亲呢?跑了个管账的,也便如此算了?” 柳氏到姜家的日子可不短,难不成他这一家之主也不怕她卷了银子或背着把柄跑路,他事事谨慎,又在乎名声,放之任之不像是他的风格。 嬷嬷搀着小姐的手踏上台阶:“本来老爷走马上任掌了县衙,是要差人捉拿柳氏的,可不知为何,却被汪云春拦了下来,说是她跑了便算,倒省得查账了!” 哼,这女人哪儿是算了,是怕人找出来少不了麻烦事儿吧! 姜宁接着询问:“那这几日家里可有什么生人进来。” “这倒没有,不过汪云春身边的清月倒是外出见过几个人。” 嬷嬷一时想起前几日的事儿来,她外出去买料子给两姐弟纳鞋底,正好遇上急匆匆出门的清月,那姑娘蒙得严严实实的,汪云春也不知是作何想,竟给下人也派了马车上街。 素心一时觉得奇怪,便跟了上去,那日逢中秋节前夕,路上人多,马车行得慢,她倒也没落下。 那马车东拐西绕的最后进了远平街,停在巷子里的一家杀鱼铺子前,清月过了许久才从里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