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木簪
镇上并没有多么繁华,货郎也不只指望在镇上赚钱,隔三差五就要往乡下走一遭,而且祁慧娘卖头花的价钱随着他的走,这样一来对他的影响就不会太大…… 货郎觉得这样的条件他可以接受,再说祁慧娘说了,头花是她家姐妹做的,那么数量一定有限,他不想给祁慧娘卖的话,只要把她的货都拿到手,就没有问题了。 于是货郎爽快答应了祁慧娘的条件,两个人在祁慧娘的提议下,向脚店老板娘借了纸笔,顺便请她做见证,正式签了个协议,合作就算正式达成了。 今天祁慧娘带来的小玩意儿被货郎全部收走了,她反而无事可做,送走货郎后便留在脚店跟老板娘闲聊了一会儿。 老板娘听说狗儿去官学读书了,而且住宿在学里,不禁对祁慧娘更加高看一眼。 “有你这样的兄长,是你兄弟的福气。不说别的,这份远见就比多少大人都强。对了,你十几了?家里给你说亲了没有?我姨家有个表妹……” 祁慧娘赶紧拱手拦住她的话:“定下了,过了二月二就定了。我突然想起还有点事,先走了,大嫂别送了。” 老板娘后悔自已下手晚了,送走祁慧娘长嘘短叹的。正好老板回来看见,问她是怎么了。 老板娘把相中祁慧娘,打算替表妹说亲,没想到祁慧娘刚定了亲的事跟他说了一遍。 老板笑道:“姻缘的事讲个缘字,再合适的两个人没有缘分也做不成亲。你别操心别人家的事了,我这里有事跟你商量。” 祁慧娘走出脚店,没什么地方可去,想着三丫年纪小,应该多吃点细粮,便买了几斤白面、菜油,直接回到家里。 吃了陈大嫂好几天的饭,今日祁慧娘有空便烙了几张白面饼,炒了一盘鸡蛋,昨晚煮的白肉切一盘,浇上些腌腊八蒜的腌汁,一起装在篮子里提去了陈家。 陈家也是三间房,院子比祁慧娘住的还小些,不过收拾得很利落,看着很舒服。 屋檐下陈大正坐在小板凳上编筐,旁边放着两支拐杖,一个留着木梳背儿的小小子,蹲在旁边帮他递藤条。 听到院门响,父子二人一起抬眼看过来,祁慧娘上前两步,笑着自我介绍:“我是三丫的娘,陈大嫂可在屋里?” 小小子便迎上来,笑着拉她的手:“我认得你,上回冯大壮欺负狗儿和三丫,你打冯大壮,我就在旁边看着呢。” 跟小辈动手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祁慧娘尴尬的咳了两声,正不知道该如何接话,陈大嫂推门走了出来,热情的请祁慧娘到屋里坐。 冯二栓过世还没到一百天,祁慧娘还算是戴着重孝,只是乡下人为了讨生活,有些礼节只能从简,她才能出门做生意。 不过去别人家里登堂入室就十分不礼貌了,祁慧娘执意不肯进屋,把篮子交给陈大嫂,“上回大嫂做的头花,我都转手给一个货郎了,大嫂该得的一份在篮子里,你数一数对不对得上数。 这是我们头一桩生意,合该庆祝一番,我如今身上有孝不方便,炒了两个菜给大嫂送过来,我和三丫就先回去了。” 陈大嫂没想到这么快就赚到钱了,立时面露喜色,拉着祁慧娘说了几句话才放她离开。 接下来的头花有陈大嫂动手做,祁慧娘只要帮她想想新样式就是了,主要精力放在了做木簪上。 木簪的制作说难也简单,从收集到的树枝中挑选出粗细、纹路合适的,截下一段稍作修整,再磨去毛刺了。 不过祁慧娘想赚钱,肯定要比自家随手做的要精致些。为此她特意托刘连成从高远郡捎了套专业木匠刻刀来,自已琢磨着画了几个样子,在树枝原有纹路的基础上进行雕刻。 这份手艺是祁慧娘上辈子一个哥哥教她的,这个哥哥不爱读书习武,偏偏喜欢做木雕,做出来的小玩意儿也像带着灵气一般十分精美。 可惜这个哥哥只活了十三岁,就感染风寒夭折了。 其实祁慧娘一直对这个哥哥的死因存疑,但是高门大户争权夺利,亲人间互相倾轧的事层出不穷,大人们都达成共识的事,她也不敢多问。 隔了一辈子重新拿起刻刀,祁慧娘依旧清楚记得那个哥哥的音容笑貌,也更加焦虑起敏姐儿的处境,却也更加知道光着急没用,只能加倍努力尽快回到京城去。 狗儿上学的第十天,学里放假一天放学生们回家休息一天。 祁慧娘特意提前一天煮了白肉、白切鸡,当天母子三人一起动手包了两盘水饺,算是替狗儿接风,有肉有鸡有水饺,这一餐比多少人家的年夜饭都丰盛了。 狗儿还是第一次离家住在外面,虽然不过一个时辰的路,心境却不一样了。见着三丫格外亲,对祁慧娘也不再各种抱怨、嫌弃了。 祁慧娘感觉到狗儿的变化很是欣慰,从感情上来说她对狗儿只能算一般,远远比不上三丫让她发自内心的喜爱。 但是既然是母子了,总是希望关系能和气些,再说她还指望狗儿将来中进士帮她救敏姐儿呢,自然不能跟他生分了。 狗儿第二天一早就要回去学里,祁慧娘正好做了头一批二十支木簪出来,还有陈大嫂这几天做的头花也有百来朵了,母子两个刚好一起搭刘连成的车去镇上。 祁慧娘这次不只是给货郎送货,还要买些布和线,家里的快用完了。 裁缝铺子的女掌柜脸上笑开了一朵花,赶着小伙计给祁慧娘让座上茶,一口一个“小兄弟”的叫着,跟她商量代卖头花的事。 祁慧娘自然不会拒绝送上门来的生意,不过头花目前数量有限,而且已经货郎合作了,于是祁慧娘把她刚做出来的木簪取出来,一支一支摆在桌上给女掌柜过目。 “这是我自已做的,姐姐看看可卖不可卖,可卖的话便放在姐姐这里,头花已经被别人定下了,实在不好说话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