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离家
纤纤凑到诸葛跟前小声道:“我也知道呀!可衣柜里有好多这种颜色,我又不能拂了外祖母的心意。你在看什么书?”
“车师国志”诸葛靓懒洋洋道
纤纤把书拿来翻看了两页,大概写了车师国挖地渠引水灌溉的技术,还附了图片。
纤纤把书还给诸葛靓,道:“这有什么好看的?”
“没什么好看,但这只有这种书,还有就是《姑布子青》、《书断》、《百官箴》之类更枯燥的书籍。”诸葛靓向那些书架努去
纤纤望向屋内几十面书架皱眉,舅舅不愧为文官,书房比侍中府的庭院还大。
“我来找母亲的画相。”
诸葛靓把书放在一旁,双手捧着纤纤的脸颊,把她的胖脸扭向榻的右方。右面墙上挂着许多书法和人物画相,其中一幅画:三位少年在花园的石桌上斗蛐蛐,一位十来岁的少女身穿红衣,梳着草顶髻在花丛中嘻戏,那少女笑得十分明媚,那五官…不正是自己吗?
纤纤惊讶的指着画相,道:“这是我娘?这也太像了吧?”
一直听说母女俩有多么相像,事实上母女一瘦一胖,性格也相差颇大,纤纤听着没啥感觉,亲眼见过之后才发觉血脉的力量。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义母的性子更温和些,身材更好些,她的眉毛淡,眼睛也较小。”诸葛靓老实说道,其实刚刚看到这画相时,他的惊讶不输纤纤。
“你就直说我性格粗暴好了,用不着拐弯抹角。”纤纤怒目圆睁道。
“我不也夸你眼睛大吗?”诸葛靓耍嘴皮子
纤纤没理他,在画缸里翻找母亲幼时的画。
晚宴,二老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菜,郭家的菜比较讲究养生,以清淡为主,纤纤吃着也不挑食,按照老人家喜欢的标准,细嚼慢咽吃得很是文雅。
二老满心欢喜的看着外孙女,仿佛看到小四回来的,他们一直都相信小四一定会回来。
纤纤一边夸着府里的菜鲜嫩美味,一边劝二老和哥哥多吃菜。
外祖父说起他年少时的往事:当年年少的郭老太爷放下了大少爷的身段,白手起家。锦衣玉食长大的郭老太爷有一条敏感的舌头,便亲自掌厨开饭馆,赚得第一桶金,赢得了曾老太爷的认可,继承家主之位,后来还手把手的把厨艺教给小四。
“明天跟你哥哥一起上学吧?也替你报了名,那里有很多同龄小伙伴。”外祖母道
二老担心纤纤在家没有同龄人相伴会孤单,他们想得也确实周到。
纤纤开心道:“还有女子学堂呀?太好了!在东吴,女子都不敢出门逛街。”
“就知道你闲不住,那边的女子学堂也都是些名门望族的小姐。若有人欺负你,你就报郭府的名头,我们郭府在当地乐善如施,小有名声,一般人还是会给些薄面的。学堂离府上也近,就几十步的距离,马车都用不上。”外祖母高兴道,她早就听小四说纤纤在家呆不住,总喜欢往野外跑,她不放心纤纤去野外,便想着让她去学堂学点规矩也好。
“外祖母对纤纤真好!纤儿都不想回东吴了。”纤纤撒娇的靠在外祖母肩上。
“真的呀!那就在外祖母家别回去了。”老太婆是真疼这唯一的外孙女,想着她和两个孙子的年龄也差不多,如果可以…想到这,老太婆握着纤纤的手,笑得更高兴了。
扬辉书院的女子学堂,名曰彤管堂,里面皆是富贵人家的女子,魏国第一才女左芬也在书院就读,她的成名作《啄木诗》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
饥则啄木,暮则宿巢。
无干于人,唯志所欲。
此盖自卑,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纤纤有小许期待见到这个传说中的才女,据说她和她的诗一样清高。她的哥哥——大名鼎鼎的左思也在书院,曾以一首《齐都赋》,引得世人竟相抄阅,使得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