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这一年来,京都就没有过几天太平日子。不是平王造反,就是与长公主之间的内斗。
如今长公主也已经入了狱,原本追随她的大臣也都七零八落。被抓的被抓,被罢官的罢官。
朝堂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刚当上太子的穆司辰大手一挥,将三年一次的科举改为一年一次,连办五年年。
这简直是天下读书人的福音,此举一出,歌功颂德是一片祥和。
半个月后,陛下驾崩,太子继位。
当了没几天太子妃的珍珍,又换上更为厚重的礼服,当上了后宫之主。
但这皇后并没那么好当,刚月余,前朝便有人以后宫空虚,应广纳美人入宫。
穆司辰只淡淡的回了句,要为先皇守孝三年,还要为刚迁出宝塔的莹皇后祈福三年,所以六年之内不可再提此事。
朝臣自然是不允,像菜市场讲价似的争论了好些天,才终于定下了五年。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五年的时间里,有的老臣告老还乡,也有的因病故去。
朝中的老人仅剩下那么几个。
穆司辰委任的主考官是傅玉瑾,副主考官则是苏玉珩。这两位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家自然也是信服的。
只是,别人不知穆司辰早早的就嘱咐主考官,多提拔几个寒门子弟。
在顾宛凝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的时候,还让凝儿多叮嘱珍珍子嗣的重要性。
凝儿倒是没有多说,只是经常带着平安过去。也不过三四个月后,宫中便传来了喜讯。
顾天郢听到此事正高兴的不得了,宫中便传来一道圣旨,将顾府大姑娘嫁给一个小小的编修。
她们这些时日语尚书府的嫡公子相看的差不多了,这突然就扔过来一道圣旨,让大姐嫁给那么一个没权没势的小小编修。
依着顾天郢那性子不由的多想了几分。
再有几日三老爷就该进京了,发生了太多的事,他进京的时间都往后推了一年有余。
与孟氏的欢欣鼓舞不同,顾天郢长吁短叹的坐在慈安堂。
“母亲,陛下此举别有深意。眼看着顾家就要飞黄腾达了,却偏偏要压着瑜儿的婚事。这怕是盯上我们顾家了。”
“啊?”孟氏到底是妇道人家,一听这话便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可怎么办呢?”
“三弟回来了,您一定要多多劝谏,行事切记要低调。”顾天郢想了想,又叹息道:“那赵修撰我也是见到过的,一表人才行事妥帖。将来也未必就是池中之物,我们且等上一等。”
珍珍倒也没有想到,自己为长姐求得这么段婚事,竟让顾家之人不敢轻易的来烦她。
五年后,已经一子一女的珍珍坐在院中,看着平安带着四个孩子在那跑来跑去。
感慨道:“三姐,我是真服,你连生三个都是儿子,别人老羡慕你了吧?”
顾宛凝看看跟在后边一步三摇的小公主,苦笑道:“你别打趣我了,我就希望这一胎呀,是个女儿。”
说着回过头看看肚子特别大的顾宛瑜,担心的说道:“倒是长姐,这肚子这样的大,可真的吓到我了。这到生产之日,可一定要做好准备呀。”
顾宛瑜这头胎便是双生子,珍珍和顾宛凝都很是担心她。
顾宛瑜摇了摇头,她的手无意识的上下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笑了笑没有接话。
“话说,陛下的五年之约马上就到了,这后宫会不会进人呀?”
这五年来,所有人也算是见证了陛下对皇后的宠爱。
“你没发现当年逼着陛下选妃的老臣都不在了么?”
向来后宫与前朝挂钩,希望陛下广纳美人也是想借着机会,将自家姑娘送进宫中某个前途。
前几年,穆司辰借着由头处罚了几个当初挑头进言,便又聪明人猜得到陛下的意思。
如今五年之约眼看着就要到了,也迟迟不敢有人说要陛下选妃。
正说着话,几个小家伙就抢起秋千来了。
小小的穆子秋叉着腰,气势汹汹的道:“我是太子,你们都要听我的,现在站成一排,一个一个上!每个人荡十下给下一个人玩。”
语毕,回头看看坐在这边的珍珍。珍珍刚想说什么,顾宛凝就道:“咱们的太子小小年纪可真是不得了,他将来长大了,必定是一代明君。”
多年后,十八岁的穆子秋坐在案前批阅着如山的奏折,看着自己弟妹与父皇母后闲来无事到处游玩的样子,嫉妒的不得了。
“谁稀罕当明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