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接受封建势力摆布
时间倒退到苏慕卿穿越前的早晨。
那时候,午门城楼鼓声敲响,百官整齐列队。
宫门开启,队伍步履稳重,悄然进入天佑殿,无人喧哗。
国主驾临,众卿一跪三叩头,例行朝仪。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进言。
“退...”话音未落。
“臣,有事启奏。”
说话者正是飞骑将军苏令武,早些年征战塞北,平戎有功,嘉封安国公。
安国公年逾60,早到了致仕的年纪,却因战火未停,迟迟不肯退休。
国主顾念其年迈,便召他回齐州修养。
“肃州之战,我军不敌西戎,折损城池5座、将士3万。老臣请战,愿以余力,剑指西北。”
...
国主一言不发,群臣鸦雀无声。
右丞相鹰目如焗,洞察上意,向左迈出一步,启奏天听。
“臣,以为不可。我大虞长年累战,千里早无鸡鸣,百姓更是难以聊生。”
左丞相心领神会,补充道:“前日,戎族狼主派使前来求亲,不如趁此机会议和。换取几年安稳日子。”
和亲?...似乎是个停止战争的好办法。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和番之说,只是大虞国从未施行。
一来有损大国威严;二来国主膝下只有一幼女,唤永乐公主,年十三。
从封号不难看出,国主对这个女儿是青眼相看、疼爱有加。永乐公主还是皇后亲生的嫡公主,定是不舍远嫁异族的。
“和...亲...倒是个可行的办法。”国主缓缓念道,又故作停顿。
“朕作为苍生父母,定要以国为重。万不会因一己私利,爱惜幼女,置百姓于不顾。”
右丞相连忙拱拱手,补充道:“倒未必非指永乐公主。”
“古例中就有从贵族大臣之女中择优选取,抬封皇姓,赐嫁外族的先例。况且永乐公主年纪尚幼,不宜担此大任。”
“如此,只怪永乐无福,暂不能替国分忧。那该另选何人?众卿可有推荐。”
一时间,只见家中有女儿的大臣们,纷纷把头深深的埋下,恨不得钻进天佑殿地缝中去。眼睛紧闭,咬紧牙关,心里默默祈求,千万千万不要点到自己的名字。
安国公心下一紧,后背发凉。
他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把头埋得更低了一些。
左丞相育有五子,竟无一女。他眼神狡黠,环顾四周,心中有了一个人选。
“臣听闻,安国公...家有一女,年十五,尚未婚配,可堪此避战言和之重任。安国公戎马一生,大义凛然,想必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绝不会推脱。”
不好!我的卿儿...
苏令武立刻扑通一声跪到在地,眼泪婆娑,声音颤抖。